我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走特色品牌之路

2010-1-4 22:44:12
 文章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0年中国民协将组织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文艺活动,着力打造民间文艺知名品牌,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工作。”09年12月30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扬在南宁举办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论坛上作上述表示。同日,来自全国多个省区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民间文艺工作者,围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罗扬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遗产抢救工程,一系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文化遗产受到极大破坏,尤其是羌族文化遗产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启动了保护羌族文化遗产项目,先后编纂出版了《羌族文化学生读本》、《羌族口头遗产集成》等文本,为羌族文化重建提供了资料依据。2009年,由全国多家单位共同举办的“缤纷中国—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暨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成果展”在北京举行,全面展示了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工艺、服饰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各民族服饰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中的民族精神。

  但同时,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以及市场化、现代化浪潮对少数民族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正越来越被边缘化。“剪纸、泥彩塑、史诗、神话、民族器乐等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罗扬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必须进行创新,走特色品牌之路。

  2009年,中国民协举办了中国首届客家文化节、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2009年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惠山民俗文化庙会、中国慈孝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展示民间文艺成果的渠道,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透露:2010年将继续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实施中国古村落代表作集成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集成等新项目,组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民间文艺的蓬勃发展。(关妮纳、陈莉)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院珠江摩尔大厦3-2-1907 邮编102206    京ICP备09085994号-1
Tel:010-62119266 公司邮箱 
Fax:010-62110146 mail@justalen.com
copyright© Beijing Justalen IP Firm Law

版本所有 佳茂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商标注册 北京商标注册 浙江商标注册

 上海商标注册 江苏商标注册 广东商标注册

福建商标注册 成都商标注册 四川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