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河南郑州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五大体系”有成效2010-1-10 11:23:31 |
郑州市2009年突出抓好知识产权工作“五大体系”(管理机构、服务保障、政策法规、公共服务、政策引导)建设取得了成效,为全年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知识产权机构建设是知识产权事业能够得以不断前行的内部动力。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通过郑州市知识产权局的积极协调,局本身由原来的2个业务处增加至4个业务处,即规划发展处、协调管理处、法律事务处、维权援助处,编制21人。全市14个县(市)区(含高新区、经开区)全部建立了知识产权局,达到了机构、编制、经费和人员“四落实”。全市省级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60%以上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为健全和完善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他们对全市2247家规模以上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检索摸底和12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机构设立、人员配备、制度建立情况予以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充分宣传了省市两级专利资助政策,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制定或完善了专利管理制度,组织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进行对接,有效提升了服务对象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同时他们注重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立了中国(郑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组建由郑州市24家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优势企业、专利事务所构成的郑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各县(市)区新增专利代理分支机构和网点3个。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已达82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10家,专利代理资格人员106人。中原工学院、郑州大学、财经学院等高等院校与企业建立了互通接洽的院、地合作机制,全市网络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为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圆满完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郑州市出台了《郑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郑州市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郑州市风险投资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郑州市会展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郑州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9-2010年郑州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有利于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特别是《郑州市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已经河南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自200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还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宣传和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等方面出台了2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责任追究等机制,有力的指导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 为保证各种政策法规的落实效果,他们还注重完善政策引导体系,协调相关部门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除了在《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设立专利专项资金外,在《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郑州市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中均涉及到专利资金投入。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60万元、50万元资助,对获得省、市优势企业、优势培育企业的分别给予4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资助;认真落实“一奖两酬”政策,对知识产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他们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宣传专利资助政策,定期回访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专利资助资金的发放到位情况,2009年全市的专利资助资金对企业专利申请大户、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奖励和资助金额高达300万元。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不断加大专利资助力度,相应出台了资助、奖励和专利实施政策。 知识产权“五大体系”的建设有力促进了郑州市全年知识产权各项工作的开展。截止11月底,全市专利申请量6200件,授权量4000件,同比增长8.8%和2.6%,其中发明专利1850件,国外专利申请量21件,年均增长分别为23%、31%。截至12月底,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行动9次355人次,累计核查专利商品近6000余件,查处假冒冒充专利52件,撤柜处理假冒冒充专利商品150多件(套),受理各类专利侵权纠纷21件且全部结案。组织宣传培训班50余场次,培训人员5000余人;组织开展大型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受教育人员达10万人之多;发放各种宣传材料近10万余份(册);订阅《中国知识产权报》200余份,向各大网站报送和上传稿件500余篇,被国家局网站“动态信息”栏目采纳稿件数十余篇;在《中国知识产权报》、河南日报、郑州日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等刊发稿件近百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张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