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江苏:2009年知识产权战略收获成效2010-1-14 11:16:38 |
||
“我们转型很成功,现在自有品牌在北美市场占有率很高。”苏州宝时得机械有限公司杨总告诉记者。 1994年,宝时得机械还是一家电动工具出口贸易公司,只能为国外做OEM贴牌生产。从2004年起,公司开始实施以创新为导向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战略。每年研发投入达7000多万元,近三年,平均每年开发180多个专利新产品,在全球拥有各项专利1400余件。“我们不仅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很大,还要忍受别的企业不愿忍受的寂寞。”杨总说。 但是率先摸索转型的宝时得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仅去年上半年销售就增长了10%以上,自主品牌WORX的销量甚至与博世、百得等世界著名电动工具品牌难分伯仲,而同期我国工具行业平均下降20%到30%。 从以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到日渐形成核心竞争力,一块不断拉长的“短板”正成为江苏制造业攀登价值链高端的有力“跳板”。这块由“短板”变身为“跳板”的神奇之板,就是知识产权。 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江苏已经稳固地跻身全国“专利大省”行列,知识产权主要产出指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1—11月份,全省专利申请量达144863件,同比增幅35.37%;全省专利授权量达74843件,同比增幅85.04%;1—11月份,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5753件,同比增长40.19%。 同时,一大批企业站到了自主创新的“前台”,日益成为专利创造主体,依靠知识产权打市场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据初步统计,2009年1—11月份,全省企业专利申请量66116件,同比增长30.47%;企业专利授权量40120件,同比增长85.07%;专利大户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1—11月份全省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件的企业达到130家,其中2家企业超过了500件。 省市县联手做好知识产权“大文章” 在创新型经济培育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不仅表现为个人或企业的权益,而且已经和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抵御风险能力,2009年5月,江苏省政府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设定研发投入,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省以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等一批围绕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指标,并与党政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挂钩。江苏省人大也于2009年5月审议通过了《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同时,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贯彻实施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苏州率先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徐州也发布了《徐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镇江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淮安市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此外,还有7个省辖市和部分县(市、区)也启动了本地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编制工作。 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主体。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了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机结合,着重培育知识产权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知识的市场价值和竞争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以省委省政府“四个突破”要求,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发挥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设置强制性门槛,如科技项目实行专利前置审查,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必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建立统计监测体系,以引导和推动更多企业以技术创新的优势去实现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 2009年,江苏重点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200家,大中型企业基本拥有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5%,今年预计将达到45%。通过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设立专利考核硬指标,使1600多项优秀专利技术得到有效实施。同时,江苏还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为近百家企业建立了专业专利信息数据库,在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160家企业列入省级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单位,2009年1—11月份,承担省级战略推进计划的企业平均申请专利28.3件,为全省企业平均专利申请量的4倍。(张晔、黄红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