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福州动漫产业界就传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文化部最新公布的2009年度全国动漫企业认定结果中,福建金豹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福州五彩动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为全省首批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将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五大税种上切实受惠。
可以说,这是近年来福州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福州采取“基地+品牌”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动漫游戏基地、创意大道、产业联盟、三坊七巷文化核心区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短短几年时间,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看数据,产业发展迅速
过去的一年,堪称福州文化产业界最为出彩的一年。
5月开幕的海交会上,福州推出的众多招商引资项目中,文化产业方面就占了相当分量,创意产业项目对接更成为投资热点。市软件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与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签订闽台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以建立信息、技术和服务交流平台;与AKCUA台湾前进国际顾问服务有限公司等签订闽台T-PARK联盟合作协议项目,重点对接台湾资讯和软件产业技术。
而去年底,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福州文化产业的强劲实力再次得到印证:福州代表团签约14项,总签约金额超过13亿元,现场成交额达5600万元。这是福州市第二次组团参加文博会,参展文化企业近40家,带去28个招商项目,远远超过首届文博会的12个招商项目。
据介绍,近年来,福州市新兴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及文化产品销售业发展迅猛,文化领域的就业规模快速扩大,文化产业成为福州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08年末全市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26439个,2004~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活动单位年均增加4020户,年均增长42.9%。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5.4亿元,占全市GDP的5.1%,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8%,明显高于全市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9%;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26.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6.9%。目前,我省共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3家,其中我市就有10家企业入围。
抓动漫,抢占产业制高点
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这样形象地诠释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文化是土壤,创意是种子,产业是果实。而动漫游戏,正是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福州,动漫游戏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已进驻福州软件园两年多的西基公司的总裁施文洋认为,福州目前虽然不是国内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好的一个城市,但绝对是最有潜力的地方之一,选择福州等于在竞争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
事实证明了施文洋的眼光没有错。近年来,福州市大力推动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掀起文化产业新一轮扩张浪潮。
动画企业不断壮大,动画制作产业基地形成规模。福州动漫产业基地一期2.25万平方米已建成并全部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加紧建设。目前该基地已拥有动漫企业50家,注册资金达13318万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超过2000人。
原创动画产量快速增长,动画精品不断涌现。2005年福州完成了首部26集、片长338分钟的原创动画片。随后动画产量逐年增长,2009年产量达5404分钟。《宠物宝贝环游记》《评话甘国宝》《三七小福星》《妙计双响炮》等原创动画作品相继在央视、湖南金鹰卡通等多家电视台热播。
举办海峡两岸动漫产业活动,动画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福州充分利用“5·18”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举办了海峡两岸动漫产业展、高峰论坛、动漫产业对接等活动,促进海峡两岸动画产业的交流。
不断开发动画衍生品,产业链逐步形成。福州较为发达的轻工制造技术和工艺美术技术,为本土动画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良好平台,一批动画衍生产品如玩具、书包、音像制品等正在不断开发应用,动画衍生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动画与旅游文化资源结合紧密,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取材于三坊七巷的原创动漫作品《三七小福星》《堂秀才》《乌龙小子》相继推出;目前福州市以动画形式对林则徐等名人进行包装宣传,力争明年在央视播出。
如今,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悉,目前全市动漫产业基地的动画企业注册资金达13318万元人民币,年度原创动画产品的数量达到3304分钟,超过了国家广电总局关于申请“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必须达到的3000分钟标准,具备了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申报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