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创新型企业引领自主创新热潮2010-1-20 17:29:59 |
||
创新型(试点)企业已经成为实施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最活跃的企业群体,成为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典范。 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创新型(试点)企业无论在制订创新战略和规划,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改善创新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在加大研发经费支出、专利、新产品等创新产出以及开展创新活动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示范作用。 研发投入的多少不仅体现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更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尺子。据对465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达到2099亿元,占当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45.9%。创新型(试点)企业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46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拥有的发明专利总量达29541件,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的23.1%。许多创新型(试点)企业已经成为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领先者,如宝钢集团申请专利数量达到重点钢铁企业申请专利总数的约40%。 许多创新型(试点)企业积极承担或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46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主持制定过的国家技术标准4799件,主持制订过的行业技术标准3963件。大唐电信(600198)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3G的三大标准之一,已正式成为国家技术标准并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对未来的市场拉动有望达到3000亿元。 产学研结合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企业弥补自身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逾九成的创新型(试点)企业都与国内外科研院校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2008年合作项目总数达到10184项,产学研合作机制正在形成和深化。如奇瑞公司先后与国内数十家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2005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嵌入式软件平台新型经济型轿车关键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突破我国自主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瓶颈。 不少创新型(试点)企业积极探索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华为公司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多个研究所,还与世界诸多一流公司进行合作和建立联合实验室,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28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创新型(试点)企业对国民经济、区域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贡献日益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近年来,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开始进入依靠创新提升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阶段。这些企业有的通过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占领国际市场;有的坚持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2008年465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实现增加值29847亿元,对当年全国GDP的贡献为9.5%;利润总额达7660亿元,上缴税费总额达9956亿元,约占当年全国税收(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比重为17%。 在2009年《财富》500强榜单上,中国内地入围企业达到了创纪录的34家,显示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国内地企业入选的34家企业中,有22家已经加入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行列,其中14家被评价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如果剔除中国内地入选企业中的7家金融保险类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占余下27家中国内地入选企业的81.5%。这表明,创新型(试点)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率先参与国际竞争、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的先行群体。 这些创新型(试点)企业正在通过不懈的努力,依靠自主创新,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上海振华港机公司的主导产品大型集装箱起重机械已走向53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码头,其品牌ZPMC已成为港机行业世界知名品牌,产品连续7年世界同行业订单排名第一,连续4年占据世界市场50%以上份额。 这些创新型(试点)企业已成长为所在区域的骨干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长沙,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使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值近5年每年都以超过60%的速度增长,占长沙市工业制造业产值的近三分之一,成为全市第一大工业产业。在深圳,华为、中兴通讯等创新型企业作为中国通信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在全球市场份额也不断上升,成为所属行业的“世界级品牌”,使深圳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的重要基地。 这些创新型(试点)企业对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有的已表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09年电子信息百强排行榜,在前10名企业中,有9家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9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905亿元,占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2.8%。 数据证明,尽管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有限,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