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以科技引领转型升级

2010-1-21 22:00:55
文章来源:宜兴日报
  1月11日,江苏宜兴市作为全国县级市科技发展先进代表,首次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进入新的一年后,宜兴科技工作获得的首个国家级荣誉。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从新一年的科技工作目标中,看到了引领未来转型发展的希望。

  第一科技资源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第一科技资源。在2010年这一产业优化转型的关键期,宜兴将把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当务之急,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60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以上。

  回眸前三年:2007年,宜兴引进“530”归国留学博士余建军,开启了招才引智工作的新征程;2008年,引进了以归国留学博士沈立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诞生了以才引才的“沈立现象”;2009年,宜兴引进国际光电子专家张宏勇,形成了以才引产业的“张宏勇现象”。目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推动产业转型的效果已在陶都大地上逐步显现。市科技局局长潘泉华表示,宜兴今年将围绕“千家企业引进千名人才”的“招才引智年”活动,力求继续延伸并放大这一效果,进一步拓展引才载体、夯实用才载体、强化支撑载体、健全服务载体,使宜兴成为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洼地”。

  “新特优”产业

  以培育发展“新特优”产业为着力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这是宜兴今年科技工作的新举措。“新特优”产业,即为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今年,宜兴确立了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900亿,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的目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07年翻了近一倍。为实现这一目标,宜兴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着力于“新特优”产业的培育。今年,宜兴将把培育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快提升电线电缆、环保装备、光电光伏、电子信息、化纤纺织、耐火陶瓷、精细化工等“新特优”产业的技术发展层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知识产权型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能成为宜兴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实践给出的答案是“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型企业。今年,宜兴将启动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位一体’知识产权型企业培育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市培育100家既有专利技术支撑,能引领制订行业或国家标准,又有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型企业,从而全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切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年,宜兴计划专利申请量力争突破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520件以上、授权专利1000件以上,同时将全市100家重点企业列入“三位一体”知识产权型企业前期培育对象,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大科技平台

  今年,宜兴将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大学宜兴研究院”,为宜兴环保优化升级提供人才、技术资源,提供环保设计、检测和环境服务。据介绍,今年宜兴将着力构建科技创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三大科技平台”,“南京大学宜兴研究院”就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一项重要内容。宜兴将以构建“三大科技平台”为切入点,着力推进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开放、流动、协作、共享”的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使其通用性、共享性、服务性更强,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年力争新增三创载体25万平方米,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30家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家以上。

  五大产学研合作工程

  去年,宜兴市成立了省内首个由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合作的战略联盟——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为宜兴区域经济优化发展的智囊团和智力库。今年,宜兴将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专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导产业为方向,加快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拓展工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工程、企业研发机构校企共建工程、产学研合作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产学研合作项目产业化工程等“五大产学研合作工程”。到今年底,宜兴目标新建2家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努力为整合资源,提高宜兴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作用。(徐娜姿、朱艳)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院珠江摩尔大厦3-2-1907 邮编102206    京ICP备09085994号-1
Tel:010-62119266 公司邮箱 
Fax:010-62110146 mail@justalen.com
copyright© Beijing Justalen IP Firm Law

版本所有 佳茂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商标注册 北京商标注册 浙江商标注册

 上海商标注册 江苏商标注册 广东商标注册

福建商标注册 成都商标注册 四川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