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陕西知识产权工作十大亮点

2010-1-24 20:01:06
编者按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省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型陕西和西部强省建设,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目标,结合知识产权工作特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知识产权拥有量显著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明显提升,专利技术的实施转化成效显著,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保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为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陕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全省专利申请量实现新突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5-2009年全省专利申请情况图

  我省采取了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多种激励、服务措施,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和社会各界的创新热情,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促进了专利申请量的增长。2009年,我省专利申请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势头。全年全省专利申请量达15570件,同比增长30.9%,连续四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这是继2008年突破10000件后,我省专利申请又一次实现新的突破。也表明尽管遭遇了金融危机,我省创新主体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创造活力。

  2009年,我省专利申请结构明显优化。一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达到5858件,同比增长55.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37.5个百分点,占申请总量的37.6%,比全国平均值高11.5个百分点,申请量列全国第11位,比2008年上升了2位,增幅在全国前11位中居第1。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5.7件,列全国第8,比2008年上升1位。二是企业专利申请量急速攀升,达到7062件,同比增长76.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2.9个百分点,占总申请量的45.4%,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值。三是职务发明申请占全省申请总量比例首次超过七成,达到11376件,同比增长60.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28.1个百分点,占总申请量的73.1%,比全国平均值高18.1个百分点。 2、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朱静芝副省长(左一)鼓励广大知识产权工作者认真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

  2008年11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布了《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20年)》(简称《纲要》)、《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2008-2010)》(简称《推进计划》)。2009年,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作全面展开。

  省知识产权局与省工商局、版权局等部门制定了2009年度推进计划,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目标任务,做到了实施《纲要》有抓手、《推进计划》可操作,为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基础。一年来,省知识产权局大力宣传《纲要》实施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良好氛围,省知识产权局先后在西安、渭南、榆林、商洛、杨凌等市区进行了11次知识产权战略宣讲。在宝鸡市、汉中市、延安市举办了三场知识产权战略培训班。培训区(县)及企事业单位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者三百多人。组织召开了2009年度全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执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向20余家媒体介绍了相关厅局计划执行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接受了社会考核,增强了知识产权战略在全社会的显示度。3、帮助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

 

2009年6月5日,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召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省知识产权局成立调研组,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召开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提升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信心百分百,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及时出台了“关于保增长、促发展的十条工作措施”,要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服务机构落实省委、省政府“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总体部署,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激励企业创新成果产权化,不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环境,大力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提升。西安西电捷通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发挥知识产权优势,转危为机、逆势上涨,实现了快速增长。4、实施专利创业富民工程

  省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启动专利创业富民工程,旨在通过专利创业的示范效应,发挥依靠专利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2009年省知识产权局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制定了更加切实可行的专利创业富民工程实施方案,有力地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再次组织召开了专利创业富民论坛,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甘绍宁副局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振江出席,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郑友德等专家学者以及专利创业企业代表作为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全年共投入7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复转军人、归国留学人员、农民、妇女等各类人员的8个项目进行专利创业、兴业、富民示范,这些项目完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利税0.4亿元。在社会上营造了专利创业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对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起到助推作用。

5、启动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省知识产权局魏建锋局长(右二)陪同国家知识产权局甘绍宁副局长(右一)在韩城市考察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  

  为全面实施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用知识产权强县富民,推动全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富裕三秦百姓,省知识产权局在2009年全面启动了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并于2009年7月15日向首批十二个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县(市)授牌。

  省知识产权局按照“创新机制、提高产出、强化运用、加强保护”的原则,重点选择了拥有较好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县(市),从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推动创造、促进转化、强化保护等方面着手,将知识产权工作全面融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将县域在资源、科教、文化、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计划到2015年,探索出一条适合陕西省情的县域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形成一批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完善、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能力较强、县域工业知识产权优势明显、县域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的知识产权优势县(市),带动全省县域知识产权工作有效开展,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县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的建设,推进全省知识产权战略在县域的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引导县域重点行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开展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6、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四进工程”

  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服务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第七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功举办。 

  为了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进院所,省知识产权局从国家、省、市三个层次开展园区、企业、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2007年,省知识产权局启动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确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三年来,省知识产权局共选定35家企业,开展以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使这些企业加快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今年,从其中选择知识产权积累优势突出的5家企业,确定为我省首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同时,省知识产权局通过开展宣传、培训、资助等活动,指导和帮助试点、示范单位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模式,提高了试点单位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目前我省有22家企业列入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西安市被列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宝鸡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杨凌示范区突出农业特色,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服务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西安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以来,知识产权申请量始终保持100%的速度增长,有效地促进了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杨凌示范区和西安高新区先后完成了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验收和示范创建工作。

7、加快专利技术的孵化转化

  我省加快专利技术的孵化转化,2009年确定了33个专利产业化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带动了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发明人,省知识产权局根据省委省政府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我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可操作性较强的专利技术孵化申报指南,向广大发明人发布、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在我省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省知识产权局确定33个创新程度较高、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列入2009年度专利产业化孵化计划,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予以支持。这些项目孵化完成后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7.33亿元,实现利税2.74亿元,并将形成一批新的专利产品,带动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指导全省十一市(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引导、支持更多的专利转化实施,全年共完成专利技术孵化转化项目261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利技术产业化园区重点支持西安四方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启源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4个项目孵化转化,两个公司的销售额分别达到0.4亿、1.52亿,专利运用与产业化工作成效显著。8、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服务

榆林市知识产权服务小分队深入企业,与企业科技人员座谈交流。

  2005年,省知识产权局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知识产权特派员制度。2009年,特派员深入近50家企业开展对接服务,有力地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加强了知识产权信息的交流,促进了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的提高。

  我省的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小分队组建于2006年,采用“集中宣传培训和上门服务相结合,政策信息咨询和转变企业意识相结合,现场技术指导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在自主创新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2009年,全省13家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小分队按照省知识产权局统一部署,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维权、信息检索、培训、建立工作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全年服务企业的数量达到216家,培训人员11000余人,发放《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手册》、《专利全球通――PCT小常识》、《国内外失效专利精选》等宣传资料9000余件,提供业务咨询服务4000多人次。9、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

  2009年“3・15”期间,省知识产权局与渭南市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联合在渭南市开展专利执法检查。

  2009年省知识产权局加大了在会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在“3・15”、“4・26”、东西部贸易洽谈会、第十六届杨凌农高会期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先后检查商场30家,检查商品3731余件,出动执法人员百余人次。

  为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预警工作,2009年重点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空调压缩机领域中进行研究。完成《硅系太阳能电池专利预警分析报告》、《制冷(空调)行业专利预警分析报告》,为企业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安排,2009年开通了“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服务电话,全年“12330”接待法律服务20件;接待来人、来电咨询120件,积极帮助陕西郝其军制药等多家企业解决了知识产权方面有关问题。10、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特色服务

  2009年,省知识产权局建设了核桃产业、新材料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等行业专利数据库。

  省知识产权局结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探索绘制专利地图。2009年探索绘制了LED产业专利地图,完成了LED产业的欧盟专利地图、美国专利地图、日本专利地图以及我国专利地图,提出了我省LED产业发展的建议。

  2009年,对我省“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在“七国两组织”专利数据库基础上,新添加了韩国、俄罗斯、东南亚、阿拉伯及香港、台湾6个新数据库,截至目前共拥有国内专利410万条,国外专利2453万条。完成了“新材料产业”、“电子通讯设备”、“集成电路与电集成技术”、“先进环保产业”和“清洁和再生能源产业”五个(专题)专利数据库建设工作。新建了核桃产业、医药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三个(专题)专利数据库。实现了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宝鸡高新区专利信息资源共享。在宝鸡市、杨凌示范区开通了“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专利信息检索服务窗口,使专利信息更加贴近企业。来源:陕西日报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院珠江摩尔大厦3-2-1907 邮编102206    京ICP备09085994号-1
Tel:010-62119266 公司邮箱 
Fax:010-62110146 mail@justalen.com
copyright© Beijing Justalen IP Firm Law

版本所有 佳茂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商标注册 北京商标注册 浙江商标注册

 上海商标注册 江苏商标注册 广东商标注册

福建商标注册 成都商标注册 四川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