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努力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1-27 21:26:37 |
一、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背景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意中关村先行先试,为我国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民盟北京市委高度重视国务院的批复,组成课题组进行了调研,在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就加强示范区建设进行了研讨。我们认为,示范区要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和聚集产业领军人才,研发和转化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最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二、示范区的发展现状与成就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源地,完成了从中国科研中心向中国创新中心的转化,探索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以开放式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道路,引领着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园区经济持续高效增长,凸显全国龙头地位 20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经济持续高效增长,成为带动首都高技术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成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丰富、实力最强的科技园区之一,成为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龙头。 (二)高科技产业持续发展,创新型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园区内电子信息产业在园区总收入中始终保持50%以上的比例,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总收入年均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亿元以上企业已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三)创新投入不断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0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为559.7亿元, 2008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量超过13000件,占北京市专利申请总量(43508件)的30%。 (四)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人才不断聚集 中关村聚集了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园区拥有各类孵化器39家。中关村聚集了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海外留学人员群体已成为中关村最具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中坚力量。同时,园区企业和人员与中科院各院所、各大专院校通过产学研结合形成了广泛的业务联系,充分利用了园区以外的科技人力资源。 (五)政策环境不断改善 为加快示范区的建设,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从企业和产业、投融资、人才政策等方面为企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除了这几方面,示范区也制定了有关商会、协会和中介购买的支持政策。 三、关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思考 (一)培育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是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又是体现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关村仅产生了联想等少数国际知名龙头企业,与不断产生一批如GOOGLE、微软、CISCO等大型跨国公司的硅谷相比,差距甚远。中关村要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中资源培育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将是未来发展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示范区抢占全球创新制高点的战略资源和发展动力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对中关村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规模素质、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示范区内有着成功创业背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体系尚未建立,离示范区“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三)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看,示范区内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产学研合作效果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还需大力推进等等。目前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仍以政府引导为主,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引导、以需求为研发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因此,对于开展相关服务机构的支持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是促进示范区创新的有力支撑 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要条件。中关村在以下工作中仍需进一步思考与深化: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内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待办股份转让系统的相关制度;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转板制度,构建具有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在园区的设立和发展,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开展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购贷款等银行创新业务试点,力争建立“投保贷”联动机制,推动银行、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小额贷款进行联合业务创新等。 (五)加强跨区域联动是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示范区内企业以及科技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有了良好的显现,创新成果通过委托研发、技术转让、建立联合实验室等形式逐步扩散到国内其他地区,对北京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都产生重要带动作用。目前的合作还停留在地方企业与研发机构、地方政府与单一企业等一对一的模式,缺乏区域间的统一引导与协调机制,缺乏促进合作区域有效对接的信息与交流平台。示范区需要建立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全面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全国引领示范作用。 (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是示范区的当务之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环境建设不仅表现在空间环境的开发建设上,还更应注重空间环境的集约利用和高效运营,以及为存在于空间环境中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服务提供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内涵的转变和提高。即在一定的外部空间环境基础上重点加强软环境的建设和硬环境的效能提升,这是完成由中关村科技园区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递进的一个重要内容。 (七)产业链整合是示范区发展的提升之路 产业链整合是对产业链进行调整和协同的过程,是产业链环节中的某个主导企业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最终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 四、关于加强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集中资源培育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 未来中关村需要集中资源培育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建立全球竞争力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成长;通过建立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开拓视野;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帮助实现技术标准战略目标,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战略并购,建立企业国际品牌;支持企业聘请高端人才。 (二)加大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力度,培育全球产业领军人物 建议建立中关村高层次创新型企业家培养平台。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企业家,使其成为全球有影响力产业领军人物。 (三)加大对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支持,完善区域创新环境 建立支持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的专项基金,支持企业、高校等部门开展技术创新孵化、成果转化、创业服务等业务,鼓励大学与企业共建专项服务平台。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强专利成果的流通与转化机制,促进专利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四)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培育壮大股权投资机构。抓住先行先试的政策契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开展科技物业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制定鼓励天使投资的优惠政策。设立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资金。建立创业投资企业试点信用担保机制。 (五)加强示范区与其他地区的互动交流,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示范区与其他地区的互动与交流。在国内其他地区建立示范区产业化辐射基地;建立示范区产业化辐射基金;有序地引导示范区的项目进入到示范区产业化辐射基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政策支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中,为企业的产业化提供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 (六)提升硬环境品质和空间资源的效能 建立标准化的管理运营体系和提供基础服务流程化的后台服务体系。利用便捷性、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特点,使物理空间的品质和效率全面升级,同时将为企业提供的相关基础服务进行有机结合,解决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园区管理和运营的品质和效能 ,满足不同创新企业的发展,形成保障体系。 (七)设立专项资金,培育引导特色科技支撑服务业 扩大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集成和对外辐射能力,建设服务资源的聚集和服务资源的输出渠道。解决企业和市场之间“有什么”和“缺什么”的互补问题,培养和引导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习惯,促使企业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为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补贴和配套资金,建立企业信誉评估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加快自主创新体系的落地和实施。 (八)支持加速器和专业园区全面发展,带动产业链整合与企业股权并购 产业链整合支持加速器和专业园区的发展势在必行,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逐步实现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迁,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联合研发攻关,实现关键技术的原创性突破,修补产业链的重要缺失环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制定模式,突出抓好产业链上重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强化和完善市场机制。设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整合发展计划和引导基金,组织专门的机构进行行业监管和引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