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批4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日前授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杨浦科技创业中心、青浦科技创业中心3家孵化器榜上有名。与拥有不少成熟企业的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相比,服务于初创企业的孵化器也能占据其中3席,不禁令人思考:孵化器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推着企业走
“孵化器重视推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韩明远表示,这是由在孵企业特点决定的。在高科技园区或工业园区内,大部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战略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孵的初创企业,知识产权被排在了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之后,成为一项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工作。
“然而,作为一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其实惟一的优势就是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韩明远说,“孵化器则要通过各项细致深入的服务,帮助科技型创业企业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建立知识产权体系。”为此,以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为代表的上海孵化器,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知识产权服务之路。
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一楼,有一个“知识产权服务窗口”。上海汉之光华专利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常年驻扎在此,解答在孵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各种问题。“不少企业负责人第一次来带着问题,第二次来就带着专利了。”汉之光华的专利代理人钟玉敏说,“开办窗口以来,我们一共代理了50多项专利申报,现在每周都要接待2-3家企业的咨询。”
除开设窗口之外,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动深入企业,要求每家在孵企业总经理担任知识产权工作的负责人,另配备一名企业联络员,建立一张覆盖所有在孵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网络。负责人要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联络员则做好专利申报等基础工作。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通过创业导师辅导企业、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等,让企业自觉自愿地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此外,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还结合专项扶持资金,出台了奖励办法,鼓励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发、工艺流程优化等开展自主创新并申报专利,对知识产权工作开展好且成绩优秀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在各项奖励资金支持之下,目前在孵企业申请专利不用花一分钱。
企业受益多
知识产权工作为创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孵企业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多项称号,已申请专利135项,其中发明专利13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国家授权的专利累计达到55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累计获得知识产权方面的资金资助超过100万元。在知识产权的支撑下,东升新材料得以迅速成长,从入孵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时的注册资本金30万美元、员工3人,发展现在的销售收入超亿元、员工近千名。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牵线搭桥下,2009年,东升新材料用企业拥有的一项发明专利作为质押物,被专业评估机构评估价值为1314万元,成功获得了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提供的300万元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耿挺)
在上海的孵化器里,类似东升新材料的企业还有不少。2009年,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孵企业申请专利数超过130项,入孵一年以上的企业10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今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将探索孵化器内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提供专利申请、保护、评估、质押、转让、转化等“一条龙”服务。
韩明远表示,随着试点园区的不断增多,知识产权工作将在上海市42家孵化器推广实施,帮助在孵企业不断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