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氬唴鏂伴椈
安徽“质量兴省”提升竞争力2010-1-31 8:50:35 |
品牌影响力日增 产品“走出去”加快 在“质量兴省”战略推动下,全省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去年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8.14%,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明显减少,规模性制售假冒伪劣现象基本消失。 “过去,在上海商场、超市很难看到‘安徽制造’的面孔,现在想买家乡生产的产品,根本不费劲。 ”六安市在上海打工10多年的吴先生坦言。作为全国第4个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省份,去年以来,我省强力推进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安徽制造”质量稳步提高,“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在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中,我省制造业以81.85的成绩位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2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7个点。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质量是产品“走出去”的保证,而品牌更是一个企业的“名片”。去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省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在发展中培育名牌,靠名牌促进发展”的思路,不断扩大名牌群体,推动产业集群形成。目前,全省共有267个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60个品牌荣获安徽出口名牌,6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67件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占全省生产企业数量8%的名牌产品企业实现51%的工业产值,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到‘十一五’末,我省还将争创中国世界名牌1个,中国出口名牌15个,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到30个,安徽名牌产品数量达到900个。 ”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负责人说。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去年我省在制造业等9大重点领域突出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70项,制(修)订省级地方标准179项,组建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1个,服务标准化体系也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中期评估。此外,我省还首次实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首次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两大突破”。据统计,近3年来,我省已累计有248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被国家标准委正式立项。根据《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2009―2012年)》,到2012年末,全省将争取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20项以上,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力争达到80%以上,组织开展1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 “质量关乎生命,技术担当重任。”去年,我省进一步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质监技术航母”。日前,建筑节能材料产品、气体流量仪表产品等2个国家级质检中心成功获批筹建,至此,我省已建和在建的国家级质检中心达到9个,总数位居中部地区第一,规划的23个省级质检中心也正在加快建设和完善之中。 “以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技术机构为主干、县区和企业技术机构为补充的检验检测网络,为我省企业占领检验检测高地、争夺行业话语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省质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桂运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