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氬唴鏂伴椈

专利代理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0-2-3 22:07:58
文章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专利代理服务体系是专利制度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专利代理机构承担着在专利管理机关与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的重任。新年伊始,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如何按照实施细则规定,及时作出符合法规要求的调整,不仅是专利代理机构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专利代理质量的需要。

  近日,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柳沈律师事务所、上海柳沈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知名专利代理机构有关负责人。他们纷纷表示,实施细则对新修改的专利法中的内容给予了细化,比较适合目前中国的国情,不仅使专利代理行业做到了有法可依,还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体现了国际化、公平化、透明化、人性化的特点。由此,我国的专利代理行业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修改实施细则意义重大

  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专利事业的迅速发展,专利代理行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至今已形成一定规模。目前,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已经有735家,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6000人,全行业从业人员已近1万人左右。2001年专利代理机构脱钩改制完成后,专利代理服务即步入市场化。

  “由于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的法规,因此专利法实施细则既代表国家利益,又兼顾了代理人、申请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其颁布实施有着更广泛的基础与深远的意义。”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邰红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此次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的修改中,该公司作为修改研究课题参与者之一,直接参与了意见的讨论和建议的过程,其中对“强制许可”条款的意见和建议已经部分被吸收到修改的法规里。邰红认为,反观历史并与国外相比,不难看出我国的专利法律法规进步速度之快,而且与发达国家的立法水平更接近了。

  “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上海柳沈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庄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专利法律法规修改过程中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这在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可操作性更强了。专利法中有的内容,细则给予细化。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规定更加合理,更多地有着国际化、人性化的时代特点。

  “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于有法可依,平衡社会公众利益更有实际意义。”柳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专利代理人陶凤波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其中对“假冒专利行为”等术语的界定非常清楚,是对专利法的细化,使代理实务有了具体的依据。

  “专利法实施细则在保护和激励创新,与国际接轨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副所长龙传红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这次修改的专利法中有许多重要的纲要性的表述,如果没有实施细则的规范,将难以准确落实立法的核心意图。从专利代理机构来说,这也是维护了申请人、代理人的合法权益。
 给代理机构带来新变化

  1984年3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与之相应,专利法实施细则由国务院于1985年1月19日批准。从此,先后经过1992年12月12日、2001年6月15日先后两次修改,最近一次修改于2010年1月9日由国务院公布。


  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与原有条文最大的不同,是针对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增加或相应调整了相关规定。由此,给专利代理机构的相关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众多专利代理机构反映,专利法实施细则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申请程序有所增加。但这不但没有繁琐之嫌,反而使代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填补了以往工作中容易发生的漏洞。

  “关于对用于发明创造的遗传资源要说明来源的规定来源于生物多样性公约,对于保护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邰红表示,根据实施细则中新的规定,专利代理人在撰写有关文件时应做及时调整,报送的材料应达到相关要求;同时该规定也有利于提高专利行政部门的审查效率。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增加规定,专利法所称遗传资源,是指取自人体、动物、植物或者微生物等的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并具有实际或者潜在价值的材料;专利法所称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利用了遗传资源的遗传功能完成的发明创造。就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申请人应当在申请书中予以说明,并填写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制定的表格。龙传红认为,作为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申请人来说,最好在提交专利申请时就对遗传资源的来源加以说明,这个时候发明刚刚完成,容易找到相关的原始记录。如果提交申请时不加以说明,等收到专利局发出的补正通知书或审查意见通知书时,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到原始记录,从而给代理机构的工作带来麻烦。

  一些代理机构认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专利纠纷时有发生。在发生纠纷时,代理机构从帮助权利人维护权益出发,获得一份专利行政部门的评价报告更具实用价值。

  “实施细则首次将原来的检索报告更改为评价报告,不仅更为科学化、规范化,也更有实用性。”袁庄表示,特别是在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诉讼中,专利行政部门出具的评价报告至关重要。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书后2个月内作出专利权评价报告。对同一项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有多个请求人请求作出评价报告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仅作出一份评价报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查阅或者复制该专利权评价报告。对此,邰红认为,有些近似的专利如果发生纠纷,通过代理过程中去通过请求专利行政部门出具评价报告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专利质押贷款业务的发展,出质成为专利代理机构接手较多的业务。如何出质,以往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明确的法规,操作方式各行其是,不仅不规范,也容易埋下问题的隐患。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增加了相关规定,以专利权出质的,由出质人和质权人共同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袁庄认为,根据这一规定,代理机构必须拿到出质人和质权人双方的授权委托书才能办理出质,既维护了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又避免了交易风险。同时,将这一行为以法规形式予以明确,提升了其法律地位。  涉外代理业务拓宽

  自1985年4月我国受理第一件专利申请以来,截至2009年底,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达582.3万件,我国专利授权量为308.3万件。对外发明专利申请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我国申请人提交的PCT专利申请数量及其全球排名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PCT申请同比增加30.1%,居世界第5位。

  在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及实施细则中,关于涉外代理、涉外申请等新规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次,专利法实施细则就对外专利申请的保密审查等内容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大多数代理机构认为,这些规定使代理机构拓宽业务有了依据。

  “关于对向外国申请专利进行保密审查,这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世界各国几乎都有。”邰红表示,这也是与我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的原则相一致的,专利代理机构必须履行这一程序。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作了相关规定。其中第九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依照本细则第八条规定递交的请求后,经过审查认为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能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应当及时向申请人发出保密审查通知;申请人未在其请求递交日起4个月内收到保密审查通知的,可以就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向有关国外机构提交专利国际申请。对此,柳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专利代理人黄小临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对这一规定,专利代理机构应该注意的是审查时限。如果在规定时限内没有收到通知,就可以继续申请流程。因此,专利代理机构必须本着维护国家利益和兼顾客户利益的原则,及时办理有关事宜。

  “关于向国外申请专利之前的保密审查,按实施细则中的规定,申请人可以从三种方式中选择任何一种来提出请求。”龙传红表示,第一种方式是,直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保密审查请求,并详细说明其技术方案;第二种方式是,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同时或之后提出保密审查的请求;第三种方式是,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受理局提出专利国际申请(即PCT专利申请),不管通过哪种方式,最关键的是,对于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在向国外提出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之前,代理机构务必要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保密审查,否则申请人就这项发明创造在中国将不能获得专利权。

  涉外专利代理业务将放开,是这次修改法律最大的变化。根据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规定,取消了对涉外专利代理机构的指定,允许外国申请人委托任何依法成立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理,而不是少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代理机构。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项调查表明,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专利代理业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涉外代理机构的业务量整体下降。“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此,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只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

  柳沈律师事务所所长杨梧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时认为,放宽涉外专利代理业务这是大势所趋,也是适应国际规则与中国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在这次放开之前,全国已有近200家事务所或代理机构获得了涉外代理资格,竞争机制已经形成。这种格局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杨梧解释说,2008年底以来,专利代理行业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柳沈律师事务所代理的专利申请业务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杨梧表示,根据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及实施细则,专利代理机构的业务还可以拓展。立足于将来,不拘泥于专利申请,还有知识产权战略的许多内容,如知识产权预警、技术转让、国内企业海外维权等高端业务可以开展。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82.8328万件,其中有55.9687万件是通过专利代理人提交的,代理率为67.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代理率为77.2%,国内专利代理率为62.5%,国外专利代理率为100%。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专访的上述专利代理机构,从机构成立时间、业务数量与代理质量等综合指标看,是国内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想法与做法,在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他们共同认为,目前,经历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国内专利代理行业正走向复苏,此时,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不仅为国内专利代理行业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还为代理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记者吴辉、赵建国)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院珠江摩尔大厦3-2-1907 邮编102206    京ICP备09085994号-1
Tel:010-62119266 公司邮箱 
Fax:010-62110146 mail@justalen.com
copyright© Beijing Justalen IP Firm Law

版本所有 佳茂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商标注册 北京商标注册 浙江商标注册

 上海商标注册 江苏商标注册 广东商标注册

福建商标注册 成都商标注册 四川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