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在北京,陕西省又有4个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通过专家论证。至此,陕西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数量上增加到33个。
地理标志产品,即是产自特定地域,产品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它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批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由此产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针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名、优、特产品所采取的一项特殊的产品质量监控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也是世贸组织成员之间通行的规则。
其实,人们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不陌生。诸如涪陵榨菜、普洱茶、库尔勒香梨等,这类产品常年在超市货架上摆放,早已为大众所熟知。陕西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自2002年启动,2006年制定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地方规章——《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
据统计,在受到地理标志保护后,陕西省产品的经济效益平均提高了20%以上。数据显示,“陕西苹果”平均售价较上年提高0.2—0.4元/公斤,基地县农户人均收入达2400元以上,分别比上年增长15.7%和20%。“凤县大红袍花椒”获保护后,价格从每公斤22元增至70元。“流曲琼锅糖”价格每公斤由原来的16元增加到20元,产值由2000多万元增长到了3400多万元。“略阳乌鸡”的品牌带动了略阳乌鸡产业发展,从以前的农户散养发展到3个较大的农业养殖合作社,乌鸡价格从不足10元一斤,提高到近20元一斤,其中出售港澳的乌鸡价格达到一斤40元。
不仅仅是价格的提升,2009年所有受保护产品的年产值达到291.48亿元,占陕西省生产总值的3.56%。其中陕西苹果一项,产值就达215.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2.63%,其鲜果和果汁的出口创汇分别达到2241.9万美元、3.9亿美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得到彰显。
“从数量上讲,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在西部12个省区排名第二。与东部某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这主要存在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省质监局科技处处长景印玺表示,“现在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是有效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程度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后期的监管不到位。”
据介绍,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基本上以所在县(区)政府为主,尚未引起各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陕西省较为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达百余种之多,但许多产品所在地政府无力或不愿扶持,如谢村黄酒、绥德石雕、白水豆腐等优质传统特色产品仍无法获得保护。而在已获得保护的产品中,许多产品生产加工基本上仍处于原始的手工加工阶段,高科技生产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不够广泛,粗放式生产不仅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且无法形成产业化规模经营,造成生产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产量上不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陕西省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地理标志产品的龙头生产加工企业,在受到保护的21个产品中,申请并获准使用专用保护标志的生产企业仅18家,示范带动作用有限。
景印玺表示,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宣传又不到位,获保护的产品经济效益短期内未有显著提升,导致政府和企业重视力度不够,监管也不到位,很多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老字号”产品日渐式微。平利县牛王漆因其产地牛王沟得名,清代乾隆年间被誉为“国漆”,畅销各地并走红国际市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远销日本、东南亚诸多国家和地区,是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八十年代初期,一些不法商人掺杂使假,在生漆中掺入酱油、白糖、机油、桐油、清漆等,致使产品质量严重下滑,价格也从每市斤35元跌落到15元,最终生漆无人问津,不仅漆农损失惨重,原本是世界顶级品牌“牛王”漆臭名远扬,该产业自此一蹶不振。
一直以来,陕西省对“陕西苹果”的保护力度较大,陕西苹果已成为我国与欧盟27个成员国之间互认的1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有关人士指出,像“陕西苹果”那样自上而下获得强有力支持,“当地政府在促进受保护产品的发展方面应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
紫阳富硒茶的发展壮大就是县政府大力扶持的成功例子。该县将茶叶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来扶持,先后投入4640余万元改建茶叶加工厂,免费培训茶农,规范茶园管理,统一标识,加大广告宣传。到2009年,紫阳富硒茶年产量达2492吨,实现产值2.17亿元,茶业综合产值3.64亿元。全县10万茶农净增收入超过3000万元,农民人均茶叶净收入462.7元。
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来自政府的支持,需要包括质监、农业、工商、知识产权、环保、商务、科技、财政、发展与改革、宣传、中小企业管理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在土地使用、银行信贷、税收、农业投入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在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发挥科技优势、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化程度等方面做好推广服务工作,扩大产业规模,并加强后期的监管力度。
专家指出,要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扬光大,必须加大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生产方式的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保证产品的质量及声誉。要加大资金投入,出台鼓励政策,扶持与发展相关的延展性产业,一方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做好产品的深加工,发挥提升效应,从而促使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发展,提高产业后续竞争力,实现生产经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走产业集群的道路。(记者 汪曼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