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湖南:自主创新要有紧迫感2010-7-12 20:04:58 |
时下,国人关注两大热点:一是南非世界杯,二是上海世博会。 绿茵场上,什么样的理念踢出什么样的足球;世博馆里,怎样的科技水平就有什么样的展馆。 这两种事物,我们都有技不如人的紧迫感,但就其紧迫的意识程度而言,二者差别大矣!场面热闹的足球输了,我们可能捶胸顿足;但面对科技水平、自主创新方面的差距前面,我们却没有芒刺在背的“紧迫感”。 提高科技水平,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是我们沉重而不可绕开的话题。 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要有全新的战略发展意识。在湖南,我们虽看到了株洲南车自主创新的神奇;看到了湘潭风电把握低碳经济的先机,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体验到了企业湘军驰骋世界市场的霸气,也为湖南拥有袁隆平、黄伯云、何继善、刘友梅这样的顶级科学家深感自豪!但现实是,在世界“U”型产业链中,湖南乃至全中国大多处在利润最低的生产加工端。没有这种紧迫感,我们的目光可能只被吸引在“精彩世界”的表面;没有这种紧迫感,我们可能会陶醉在现有成就上面长眠不醒;没有这种紧迫感,我们就会无法认清面临的危机。 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湖南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表现为 “三多三少”。即湖南成果专利多,但企业产出的少;创新平台多,但企业所有的少;科技人才多,但分布在企业的少;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三有三无”。即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一定的创新基础,但无创新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较强的创新需求,但无创新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有创新能力,但无产业优势。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把住市场脉搏,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新的生产技术,才能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问题。 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要大力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为鼓励科研人员自主创新,湖大规定把所获股权的70%返还给科研人员,并鼓励他们和企业联手兼职创办企业。但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数据分析,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全员生产和产业增长占经济增长份额的水平,均处于全国中游偏下的位置。湖南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还有待完善。 总之,湖南要赶上新一轮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一个前提就是增强自主创新的紧迫感。以这种紧迫感催发一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革命”浪潮。希望这种紧迫感能像我们挂念足球一样,寝食难安,夜不能寐,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