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派剪纸的杰出代表,扬州剪纸近日得到国家拨款,入选国家非遗专辑。目前,这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大全——扬州卷》(暂定)正进行最后的编审,预计今年6月问世。据悉,该卷首度融入近年学术界发现的珍贵史料,同时也是首部关于扬州剪纸史的资料性书籍。
外流孤本见证艺术巅峰
因部分史料遗失,一直以来都没有一部系统详实的扬州剪纸史。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扬州剪纸最具代表性的有两家,一是以张永寿为代表的张氏民俗剪纸,二是以包钧为代表的包氏文人剪纸。而此前缺失的正是有关包钧的记载和作品。
“去年,因《扬州日报》刊载的一篇小文中说包钧作品可能在镇江博物馆有遗存,我们最终欣喜地找到了藏于此中的包钧剪画《设色虫草册页》共12册页。”中国剪纸博物馆馆长王京介绍说,“这部作品保存非常完整,与历史记载非常吻合,是迄今为止扬州剪纸最早的实物遗存。”
据扬州剪纸史料记载,包钧作品的艺术价值分别是将剪纸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和至今已失传成绝唱。“《设色虫草册页》是扬州剪纸发展到高峰状态的唯一见证,”曾参加剪纸申遗工作的专家管世俊说,“日本外宾曾称赞张永寿的作品为观止之作,包钧的这个唯一留世作品更让人叹为观止,它填补了扬州剪纸史研究的空白。”
据了解,这次重要发现使得研究工作得以深入,学者们半年来几经资料搜索,最终将基本再现包钧此人的生平、艺术成就等,并完整反映在“扬州卷”中。
首部最全扬州剪纸史
在目前出炉的“扬州卷”初审稿中,包含五大部分,其中详尽阐述了扬州剪纸发展的五大阶段,并图文并茂地介绍各阶段代表人物的剪纸作品。此外,在传承方面运用了大量笔墨,选择展示了当代最具代表的扬派剪纸传承人,是迄今为止首部最全的扬州剪纸史。
这其中,最值得期待的包钧剪画《设色虫草册页》,该作品的色彩运用十分巧妙,然而相较北方多见彩色剪纸一般只能保存几十年的特点,该作品竟然在220年间保持色彩未变且作品没有一丝发霉之处。“是不是他采用的染料有特殊工艺?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失传的工艺?”引发了学术界的探讨。王京表示:“如果能搞清楚,对现代剪纸艺术品的保存也会大有益处。”
“扬州卷”更清新雅致
此前,河北蔚县剪纸已出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大全——蔚县卷》,而相比较于蔚县北派剪纸的特征,此套“扬州卷”不仅在记载年限上更早,在作品风格上也更清新雅致,体现南派剪纸的典型艺术风格。
“不管是包钧还是张永寿,他们的剪纸可谓大雅,蔚县剪纸追求色彩浓艳堪称大俗,风格迥然不同,但‘大雅’和‘大俗’同样具有不菲的艺术价值。”管世俊说。据介绍,目前,当代扬州剪纸优秀传承人张秀芳、张茉莉、翁文、熊崇荣、李烈烽已入选“扬州卷”,该书预计于6月中旬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