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德国:版权产业将流媒体网站拉出保护壳2009-12-29 17:56:00 |
随着供网络流媒体和文件存储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加,电影业认为自己的营业模式越来越受到威胁。 没有盗版的干扰当然不可能持续太久:在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史诗巨片《阿凡达》上映大约一周之后,盗版影片便在网上开始流传——大量的eMule和BT软件上出现了400像素宽、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的质量惨不忍睹的版本。同样的“拍摄”剪辑至少出现在47至50个流媒体网站上,有些网站还为文件添加了直接链接,人们可以通过它进行下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卡梅隆的收入将大受损失。也许像这样的开胃小菜能够起到广告作用,招徕来那些真正希望享受大餐的人。偷拍能影响的只有那些最吝啬的影迷,大部分人看过几分钟后,就会决定是不是真的要去电影院。实际上,网上出现这些内容更像是在打比赛——所谓的“Release Group”发布了一种国际竞赛,即看谁能第一个发布清晰可用的盗版。 于是,某些电影的网上盗播版本开始发生“恶化”。一个比较充分但算不上绝对的原因是:最近,一种近于HD质量的R5视频开始出现在网上,使数字盗版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了《阿凡达》身上,即使影片的DVD还未上市。而“Release Group”的信条是,速度永远赶超正版。 但很奇怪,影视公司们对于流媒体和文件存储网站几年来一直固执地视而不见。 影视产业盯上流媒体 影视公司此前一直专注于与未取得授权的DVD烧录和P2P非法下载行为进行战斗。而这期间,代表版权企业利益的团体公布了一个数字:在所有对电影版权的侵权中,约90%来自互联网。 根据德国版权损害调查组织(Gesellschaft zur Verfolgung von Urheberrechtsverletzungen eV,GVU)公布的数据,年度盗版数据总流量的53%为各种形式的流媒体及文件下载,比前一年有所增加。相比之下,P2P下载发生了下滑。这类下载曾一度超过总流量的60%,但对于很多互联网用户来说已经过时了:近年来,流媒体网站(占总流量的7%)以及例如Rapidshare之类的文件存储网站(占总流量的10%)能够最先提供给德国影迷和电视迷们最新的影片,而不是最后。在GVU和其他版权人士看来,对于流媒体服务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流媒体和广播近似,在它的使用过程中会不会产生一个可以使用的副本,是争论的焦点。一般情况下会有证明方法:当人们从一个明确的非法的来源下载文件,就可以判定其侵犯了版权。对于电影公司来说这一规定十分适用,如同他们针对网站发表的声明一样:“在YouTube之类的流媒体网站上发布的完整的影院电影全部是侵权的。人们观看了这些非法的媒体文件就等于犯罪,因为流媒体技术会在个人电脑上建立一个缓存文件,而这就是盗版的法律证明。” 流媒体仍是一个灰色地带有一点非常重要,缓存文件只有几M大小,后续的数据会在播放过程中动态地加载进来。于是缓存文件能不能作为一个临时副本的争论就产生了:法庭面临一个问题,如果人们根本没法拿到文件,那么这个副本是不是真的存在呢。因为缓存文件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就会自动删除,给这个问题造成很多不确定性。可能这也是没有办法采用恰当的诉讼和处理程序的原因。 虽然一眼就可以看出网站毫无疑问侵犯了版权,但很难将这种眼见落到实处。由于存在着此类不确定因素,音乐界和电影界开始联合推进法律对于该问题的澄清。 “例如kino.to之类的非法流媒体播放网站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这种服务。”未来电影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尊重版权运动的创始人简.奥斯特林(Jan Oesterlin)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常被拿来举例的一个原因是,用户不知道观看一个来源非法的流媒体电影也是非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互联网用户因为担心使用P2P文件共享会承担民事责任,进而改用了流媒体网站。这种趋势说明了同时打击互联网上的各种盗版形式有多重要。”(编译自明镜在线) |